陈嘉莹是常驻于上海与纽约的写作者与策展人。她现为Longlati Foundation的艺术总监,同时也是华东师范大学外国哲学专业的博士候选人。陈嘉莹的早期实践围绕技术现实与其渗染的人文图景展开。从博士阶段开始,她转向技术激化的身心问题,并受图灵启发逐渐深入性/别的探究。她的博士论文《岂止于性?——女性主义身体-物质之思》聚焦身体、新唯物论与性别形上学的前沿研究。与此同时,她也将艺术视为颠覆现有可感分治与可知框架的具体手段。

她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系,硕士毕业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。曾供职于没顶公司(2015-2019),亦曾为ArtReview China、Artforum中文网、Ocula等多家艺术媒体撰稿。其文章收录于多个出版物,包括《网络化的力量》、《普遍手册》以及即将由Springer出版的Augmented Realit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。她曾参与编写由 MOUSSE出版并发行的《1998年后的上海当代艺术文献研究计划》(Shanghai Contemporary Art Archival Project 1998 – 2012)。

奖项

获得第三届Hyundai Blue Prize创新未来奖,2019 

入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“PSA青年策展人奖”,2018

入围上海21世纪民生美术馆举办的IAAC国际艺术评论奖,2016

中文出版

李青:框形,Almine Rech Gallery, 2022年 11 月

《从扮演到生成——虚拟世界的身份与亲密关系》,《文化艺术研究》2022,15(02)

《谁在害怕玩具?:怪怖者与非人的亲密》,《普遍》(手册),在即    

感知的孔洞,不在场的插花者 ,Longlati Writing Program,2021

《被困扰与渗透的情动主体——论触感影像的衰朽与潜能》,《文艺论坛》2021 年第 6 期

谈薇薇安·格蕾⽂的绘画:古典之⾁向赛博格之躯的荧变,Art-Ba-Ba, 18/05/2021

“总是,不是全部”的三重阐释,Ocula, 27 April 2021

现代性的战场:近代中国女性的身体(下),Longlati Writing Program,2021

现代性的战场:近代中国女性的身体(上),Longlati Writing Program,2021

翻译《先锋派困境》,《新美术》 42 (4),2021

《亲特网内外的后网络艺术》 ,收录于《网络化的力量》,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,2019    

《网络觉醒》,华宇艺术论坛文集,2017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策展&项目

由瑞士文化基金会支持的“百花齐放读书会:半路遇见”,多地多空间,2022.10-12

生物/媒介:缠绕的读书会,CAC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,2022.9-12

USB多端口链接展”,没顶画廊、Gallery Func、乔空间,上海,2021

AI:爱与人工智能“,现代汽车文化中心,北京,2020

“到此一游”,上海策展人实验室项目(由 Carolyn Christov-Bakargiev 指导),上海大学美术学院,2018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环形狩猎”,没顶公园项目空间,上海,2018

 “超距感应”,史莱姆引擎虚拟空间

像素公园”,静安雕塑公园,上海,2016